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醉味鸭脖加盟条件,以及醉味鸭脖配方大揭秘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从营销角度,对DAPU广告片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它的六大营销常识错误,一起来看看~
双11前夕,作为经常被比作“中国版无印良品”的DAPU(大朴),奋然爆出了一段“色情”广告片。
有人批判DAPU广告片在打色情擦边球,也有人宣称这“反映了年轻人的真实生活”,我们“不必谈性色变”。
DAPU官方微博也给出了解释:
抛开道德视角,在我看来,DAPU广告片的根本问题是同时犯了六大营销常识错误。
01 佯装青春形象,强加敏感话题据网友爆料,DAPU广告片抄袭了2016年的一则国外短片:原片描述了一对情侣在卧室发生的情感生活,除了性,还有整理房间、看电视、打游戏、吃东西等情节。
对比原片,你会发现DAPU广告片抄袭的几乎全是床戏,抛弃了原片的其他生活片段。
显然,这是故意把性和DAPU建立联想,并非官方宣称的“青春”“爱情”“生活”。(可谓“掩耳盗铃”)
这则广告片在设计之初就埋下了违反《广告法》的“伏笔”。
02 急于哄抬名气,忽视品牌联想建立品牌联想最基本的原则是先建立基础联想,再建立附加联想。
基础联想(品牌的功能价值):品牌识别、产品类别、购买理由、使用方式等;
附加联想(品牌的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品牌形象、品牌人格等。
这样的品牌发展顺序遵循了品牌效应的形成链路“认识-认知-认同”。
当消费者对你的品牌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认知时,你需要以品牌logo、名称和口号为基础,通过包装、海报、广告等形式传递你的品牌是什么,属于什么品类,产品有何独特之处,如何使用。
在建立基础联想后,再强化品牌的人格、生活理念、价值观等情感和精神意义。
根据CNPP和十大品牌网联合推出的家纺行业榜单显示,DAPU(大朴)排名30位,而且亏损到2017年3月才首次盈利。
为了明确消费者“认识-认知-认同”DAPU品牌的程度,不妨对比一下水星家纺的百度指数:
水星家纺的相关词都是和家纺行业有关的,说明消费者对水星家纺的品类有着清晰的理解。
相关词中包含了“罗莱家纺”“富安娜”“博洋家纺”“恒源祥”等同行知名品牌,说明水星家纺在消费者心智中是一线品牌。
再看大朴家纺(“DAPU”“大朴”“大朴家居”尚未收入百度指数):
除了大朴家纺的前身“大朴网”、“大朴”和“家纺品牌”,几乎找不到其他相关词,更没有与之相关的其他品牌。但大朴家纺却和“广告法”一词挂上了钩。
这说明DAPU的普及度很低,消费者对DAPU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百度指数是消费者用搜索“投票”的结果。
在品牌认知度低的情况下,率先建立了“违反广告法”的品牌联想。这对希望建立更高级的附加联想的DAPU来说,恐怕是饮鸩止渴。
03 枉顾品类特征,增加认知负担《品牌的起源》总结消费决策的思考习惯是“以品类思考,以品牌表达的”。这是为了简化用户认知,便于用户归类产品。
DAPU全片只有结尾出现了一句文案“我们的青春全在裸睡的床单里”,试图把DAPU床单和性以及爱情、青春联系在一起。
但是和性相关的品类,按关联度排序,大概是这样:避孕套/药、清洁用品>情趣用品>内容产品(文章、音频、视频)>家居>酒店>景区。
DAPU作为家纺品牌和性颇有距离,而看到性的第一直觉更可能是杜蕾斯等性用品。
消费者能了解的是最直接的、简单的、顺应认知和记忆规律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第一直觉和印象。
根据百度搜索,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消费者最直观地记住的而且关注的是DAPU的“小黄片”,而不是家纺产品。
换句话说,哪怕广告片最后的文案“我们的青春全在裸睡的床单里”,改成“我们的性福全在温馨的空气里”(空气净化器广告),也照样有人关注这则广告片。
但消费者并不会想到甚至关心你是卖床单,还是卖空气净化器。
不过,有的网友脑补得就很精彩:对于广告语本身而言,“我们的青春全在裸睡的床单里”也算出彩。不仅引起了正值青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也交代了商品属性“床单”,更悄悄暗示了“舒适到能裸睡”的商品特点。简单来说,是句一石三鸟的好文案。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在第一次看到广告片时真能想得这么“深邃”吗?
只能说DAPU表达床单舒适性选错了场景,至少这个场景不是最适合的,而且风险还很高。
况且,对于任何品类来说,不是和性扯上一点关系,就能借“性”发挥的。
否则,以后的汽车、家具、厨具、房地产、酒店,甚至食品、饮料的广告,都能随便“开车”了。
毕竟只要你想玩,什么商品不能利用。(画面诡异,不忍解释)
天马行空的创意,如果抛开了人类认知的规律,就会沦为自嗨,顶多算艺术,但和品牌营销无关。
04 广告选材不当,主题矮化人性这则广告片仅有一句文案“我们的青春全在裸睡的床单里”。
青春爱情是广告片常用主题,仅仅校园这一细分种类,就能引出同学会、运动会、竞赛、献花、初次牵手等情节,何况是走向社会的青春爱情呢。
但这个广告片硬生生地把“我们的青春”全部塞进了“裸睡的床单里”。
按广告片的逻辑,情侣开心时就多滚床单,不开心时就推三阻四。难道青春爱情就是整天滚床单?(这好像是“炮友”吧)
当然,夸张的表现手法是广告片常用的技巧,但前提是不能矮化人性。
DAPU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
对比今年双11家纺行业销量冠军水星家纺,你可以发现DAPU这一年来的关注度一直很低,只有这则广告片投放后才迎来了几天关注度的爆发。(水星家纺会给我广告费吗)
DAPU不是在宣扬新潮的品牌理念,更可能是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压抑心情,试图利用敏感话题撬开知名度,然后又祭出了一块“不必谈性色变”的挡箭牌。
05 缺乏感召力,影响促销效果有人认为这则广告片虽然打色情擦边球,但收获了关注度,在双11促销效果明显。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按这个公式计算的:广告片促销效果=广告片投放期间(双11)实际销量-非促销期间的平均销量
但是双11的实际销量不只和广告片有关,你还要考虑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促销加持,和商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折扣。
根据看过广告片的用户的反应,可以把用户分成四类:
打算购买的老用户(有复购)
今后不再买的老用户(已流失)
打算购买的新用户(有拉新)
今后不会买的潜在用户(已隔绝)
所以评估一个广告片的促销效果,你应该按照这个公式调研:
广告片促销效果=打算购买的老用户+ 打算购买的新用户-今后不再买的老用户-今后不会买的潜在用户
除了这则广告片的效果评估有问题,广告片的策略本身就存在问题。
DAPU宣称这则广告片是“致床上的自由”“青春”,同时还推出了另一个青春风的广告片。
按照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的分类,这两则广告片的本意应该是品牌广告。(虽然跑偏了)
DAPU定位于高端品牌,通过品牌广告建立正面形象理所当然。
但对于品牌认知度尚待提高的情况下,尤其在双11走量的特别时期,高大上的品牌广告对销量转化的效果有限。况且这两则广告都缺乏对用户的行动感召力。
DAPU用户定位于年轻妈妈,最突出的就是产品的设计和健康品质。
DAPU官方媒体也有这样的文案“A类安全家纺”“母婴舒适体验”“无甲醛棉品”。
这是利用了罗瑟·里夫斯的USP理论(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类似于“怕上火喝王老吉”“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掷地有声地表达品牌和产品的特点,为用户痛点提供行动感召。
但是这样的品牌和产品优势并没有在广告片中表示出来。
有人说讨厌遮遮掩掩的广告片,就喜欢DAPU这种直率的风格。
但是这则广告片在性上倒是毫无遮掩,而在品牌和产品特点上遮掩得淋漓尽致。好像在广告片结尾提上一句USP就掉价了一样。
品牌营销可以艺术化,简洁含蓄,但并不属于艺术,不能藏而不露。除非是奢侈品用零售拒绝手段树立高贵、冷艳、静谧的形象。比如Gucci。
或者成熟的大品牌,用户已经完成了“认识-认知-认同”的链路,仅仅通过品牌提示就能转化销售,比如欧莱雅、苹果等。
如果不在这两种情况下,刻意模仿成熟大品牌的广告,就有可能走进“知名度墓地”。
戴维·阿克提出的知名度墓地:消费者虽然熟悉某个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但是并不了解该品牌的品类和具体特征,在有该品类的需求时也回想不到该品牌。
不仅如此,这种对品牌特点遮遮掩掩的广告策略,还会为竞争对手提供销售机会。
多伦多大学普拉卡什·纳东加迪教授在研究品牌回想与购买决定时发现:当大品牌对消费者进行提示时,选购该品牌的比例会提升;当小品牌对消费者进行提示时,选购大品牌的比例同样会提升。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在看到路边摊售卖汉堡后,会转向汉堡王或麦当劳去消费。
新品牌或小品牌的品牌广告,一定不能单纯地效仿成熟的大品牌。至少你要加上像USP这样的强有力的提示,把消费者截留在你的品牌阵地上。否则,你的广告就是在为用户隔靴搔痒,为成熟的大品牌“做嫁衣”。
06 违背品牌定位和价值主张DAPU品牌名称出自《老子》的“大朴不雕”,取大道至朴的意思。
百度百科如是解释大朴之道:
不追求一时的快时尚,只追求持久的生命力;
不追求眼前一亮的炫耀,只追求可触摸、感受和享用的舒适;
不追求过度的包装和浮夸的宣传,只追求真正的品牌内涵和产品价值。
DAPU多年来坚持修炼基本功,专注产品、材质、设计,虽然用户规模有限,但口碑一直很好。
据创始人王治全介绍,DAPU初期用户定位于高端人士,比如行业老板,力求打造高端品牌。但是家纺产品是私人化的,这类高端人士很少分享,无法形成口碑。
2014年,DAPU用户定位转向年轻妈妈,尤其是孕期妈妈。这类用户特别注重家居健康,而且用户之间经常交流消费体验。
但今年的广告片演绎的油腻的青春爱情故事,不仅让老子的棺材盖“瑟瑟发抖”,还把自己的品牌理念打了脸,让很多年轻妈妈不忍直视。
口碑传播的风向骤变。
总结色情广告是营销饥渴时偷吃的流量禁果。
色情广告不只是法律和道德问题,更严重的是这种方法存在侥幸心理,会为整个行业引导“囚徒困境”。
一个成熟的缺乏增量的市场,企业的竞争是相对的,趋近零和博弈,你有我无。
今年年中,义乌快递行业打起价格战,很多老板险些破产。
原因就是提高运营效率、完善人员培训、增加附加价值,这些常规方法见效太慢,而且研究这些方法非常耗费时间、脑力和资金。
而降价却能轻而易举地争夺用户,额外获利。
但是一家快递公司降价受益后,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等等,接踵而至。最后连第一家主动降价的快递公司也无法承受,每家快递公司的获利都不如当初维持原价的水平。
这个例子放在营销上也一样。
美国烟草行业曾经爆发过广告大战,结果各家烟草商都开始亏损,直到各家协商解除广告的军备竞赛,才逐渐平息战争,恢复获利。
色情广告之所以应该被严令禁止,就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是更为简单、粗暴、激进的方法,试图在大多数竞争者都不敢这样做的时候,率先出击,谋求爆发的收益。
但是一旦绿灯放行,无人监管,最终的结果将是整个行业展开色情大战。每个商家都难以获得相对优势。消费者也会淹没在色情垃圾中。
来看看这两年“威名远播”的色情广告:
椰树牌椰汁的广告语“每天一杯椰树牌椰汁,曲线动人,白嫩丰满”
绝味鸭脖的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
杜蕾斯、饿了么、喜茶的合作“喂饱每一张嘴”
万科的广告“春风十里醉,不如树下学生妹”
合肥某楼盘用女性脱内裤的图片作为宣传广告“合肥最低房价盘一脱到底”
(我替大家吐槽一句“真TM污”)
其实,洗脑广告也在制造着类似的囚徒困境。
在一家公司的洗脑广告被放行,甚至得到营销专家的一致认可后,就会有连续不断地追随者。今天是铂爵旅拍,明天就能冒出来“绅士旅拍”“女王旅拍”……
直到洗脑广告主们也都无法在投机取巧中获得相对优势时,我们这些消费者的生活才能安静、纯净下来。
为什么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提倡差异化呢?本质上也是在尽量规避囚徒困境。
第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能考全班第一,但当很多学生都作弊时,就不知道第一的头衔花落谁家了。
提心吊胆、费尽心机的作弊,还不如当初拼实力来得稳妥。
我也赶时髦发明一个新词“营销作弊”:触碰法律、道德或消费者精神文明的边界,同行不敢主动尝试,但率先采用就可以获得短暂且迅速的相对优势的营销方法。比如色情广告、洗脑广告。
你还知道哪些营销作弊?
作者:郑光涛Grant,微信公众号:郑光涛Grant(ID:Grant-Insight),只谈有洞见的商业方法论,专注分享营销策略、运营方法、行业洞察。
本文由 @郑光涛Gran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