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鸭霸王图片,以及九三鸭霸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从武汉到深圳,从前海到后海,周黑鸭(01458)在跨界营销的路上越走越远。
继2018年5月在深圳前海开设全国首家智慧门店之后,近期,周黑鸭在深圳后海开设了一家电竞乐玩主题门店。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了解,周黑鸭电竞孵化项目已持续运作近8个月,此前,周黑鸭已经连续举办“4·21百人团战活动”、“cicf企业赛”等多场电竞元素主题系列线下活动。周黑鸭甚至还跨界植入知名手游IP《武林外传》和《神都夜行录》。
那么,此次周黑鸭干脆把电竞元素和门店相结合,其中有何深意呢?
探访周黑鸭电竞主题门店
12月21日,智通财经APP的调研团队前往这家主题门店实地调研发现,周黑鸭的这家电竞主题店分为两层,装潢主色调为黑银黄三色,充满电竞主题元素。
其中,门店一楼左侧为柜台,与普通的周黑鸭门店无太大差异,右侧墙上有一面高清电视屏用于播放游戏赛事。
门店工作人员向智通财经APP介绍,二楼为电竞体验区,顾客可以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链接店里的高速WiFi或者使用门店提供的电脑、手柄以及大屏高清电视玩游戏。二楼体验区无消费门槛顾客可免费体验,此外如果有顾客能够打破指定游戏的最高分纪录还可免费获赠一杯饮品。
调研人员来到二楼发现,二楼的空间比一楼要大,约有10余平米,房间内并没有其他顾客。房间入口处首先可以看到一张工作人员介绍的游戏记录榜,房间左侧有四张餐桌,每张餐桌配备电竞训练椅。
房间右侧是一块大尺寸高清显示屏,这块屏幕除了可以用于游戏娱乐之外还可以观看电视节目。此外,在房间右侧的角落里还有一台曲面屏电脑。我们的调研人员提出要使用这台电脑进行体验时工作人员表示暂不知晓电脑的登录密码。
总体来看,周黑鸭的这家门店从装潢到配置都契合电竞主题。不过,店里的娱乐设备能否满足多人同时使用尚且存疑,如果说周黑鸭的这家电竞主题门店的定位仅仅是为喜爱电竞的顾客提供一个玩手游的场所,这家店能否长期对未目标消费群体形成粘性还值得考究。
有观点认为,周黑鸭与电竞之间,并无根本联系,只是周黑鸭借助各种营销活动去连接电竞这一热点。周黑鸭想借电竞吸引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电竞爱好者,这并不能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增长模式。对于电竞爱好者而言,电竞与周黑鸭的搭配,并不是刚需,电竞爱好者也不会对周黑鸭的产品产生太大需求。
频频布局电竞意欲何为?
可见,市场对周黑鸭布局电竞颇有微词。那么,周黑鸭为何还要频繁的布局电竞呢?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作为一个定位年轻的品牌,周黑鸭通过电竞营销或许更能够帮助公司快速树立品牌认知。
数据显示,周黑鸭的目标客户群为15-35岁的年轻人,平均年龄约为24.5岁。而同样由年轻人主导的电竞市场,2017年中国用户规模达到2.5亿人,随着电竞市场爆款产品的推广和普及,2018年中国电竞市场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1亿人。
事实也证明,那些定位年轻的品牌及产品通过电竞营销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比如维他奶(00345)曾经把旗下的柠檬茶植入到当红竞技游戏《穿越火线》中大获成功,如今柠檬茶已经成为维他奶打通中国内地市场的利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周黑鸭实在太需要电竞行业的“人口红利”。
对比周黑鸭绝味食品和煌上煌的财报可以发现,截至2018年上半年,周黑鸭的门店数量为1196家,远低于绝味食品的9459家和煌上煌近3000家,但周黑鸭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门店数量创造出15.9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收入。此外,周黑鸭的产品毛利率接近60%,而绝味和煌上煌的产品毛利率不足40%,这足以证明周黑鸭的产品竞争力。
不过,周黑鸭的问题在于,周黑鸭的门店主要采取自营模式,在门店扩张速度上很难和采取加盟模式的绝味和煌上煌抗衡,这不利于周黑鸭利用线下门店开拓品牌认知度。从财报可以看出,近年来周黑鸭门店虽然在快速扩张,但营收增速逐渐放缓。目前来看,要想弥补门店偏少带来的缺憾,周黑鸭采取多种营销策略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监测,2018年7月24日周黑鸭天猫旗舰店粉丝数量为208万,新浪微博微博粉丝数量为58万,截至12月22日上述粉丝数量分别分钟29万和30万至337万和88万,增量远远高于绝味和煌上煌同期增量。
因此,周黑鸭涉足电竞,可以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形容。周黑鸭更多的是想要创建一个消费场景,让周黑鸭与电竞之间挂钩,让电竞爱好者在玩游戏时就想到周黑鸭,购买周黑鸭的产品。随着电竞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喜欢电竞接触电竞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周黑鸭在电竞爱好者中树立一定的品牌认知,能够助力周黑鸭的业绩表现。
从理论上来说,零售的本质其实并非坪效、黏合度、现金流、流量等等。零售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而销售的方式是无定式的,创新无极限。因此,在现阶段就断定周黑鸭的电竞营销行不通似乎还过于“武断”。
在外漂泊的异乡人,最容易被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哪里人?
我的答案,总是:湖南。
这不是我最初的答案。当我第一次被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回答:常德。
而后,就收获了一堆连环问“常德在哪里?”“离长沙近吗?”“怎么没听说过?”“常德人说长沙话吗?”
常德,一个小城市。虽然小,每一个常德人,都对这个小小的城市充满爱与敬意,因为这里有山有水。
© sohu.com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里的仙境,便是常德。前几年,常德和酉阳争夺桃花源的原址,常德人纷纷笑而不语,扔出宋徽宗的题词和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我们可是被钦定的哟。
常德,人杰地灵。
1922年,20岁的失恋青年沈从文寄居在常德河街一家小客栈。在码头,他偶遇了表哥黄玉书,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为表哥代写情书。几个月之后,沈从文成功帮助表哥抱得美人归,独自一人前往北平。两年后,表哥的长子在常德出生,那个孩子叫黄永玉。
© sohu.com
常德,官方语言“德语”,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一个常德人如果跟你说家乡话,那就是把你当自己人。
对于外地人来说,常德只是湖南北部的一座小城,但于常德人而言,这是一生中最爱的地方,无论你漂泊到哪里,你的血液里已经深深地刻上了这里的印记,无论如何都割舍不掉。
割舍不掉的还有你的胃口。
© sohu.com
出门在外,最想念常德的辣。那不光是辣椒的味道,而是每天早晨的那一碗米粉,是顿顿离不开的钵子菜,是辣到做不得声的酱板鸭,是从家家户户飘来的饭菜香。
© sohu.com
回家的时候,刚一踏上火车,内心就已经拟好了详细的计划:早上先去嗦碗粉,一定要配两个圈眼粑粑。中午吃过老妈煮的钵子菜,再去北堤巷买几包麻辣肉当零食。
下午茶呢,高山街的鸭霸王自然少不了,鸭脖鸭爪鸭翅鸭肠全都要。晚上喊几个朋友去喝擂茶,现炸的斋菜必须点!
常德东据洞庭湖西畔,境内江河纵横,四百余条大小河流蜿蜒其间,物产自然丰富。来到这一方被水滋养的土地,吃,是头等大事。
常德,是一座吃出来的世外桃源。
隐藏于市中心的鸡鹅巷,原是明朝正德年间荣王府喂鸡养鹅的地方,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鸡鹅巷不过一百来米,却浓缩了最市井的生活气息。在巷子里开了三十多年的鑫刘记老字号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米粉、圈眼粑粑、心肺汤圆等早餐一应俱全,其中最出名的,还属煎米茶和圈眼粑粑。
旧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外劳作的人们就带着这两样食物“过中”。
煎米茶顾名思义,是用煎香的大米磨成粗粒,再加上盐、姜、茴香等调味,加水熬成米糊状。有时候家里做粉蒸肉炒多了米,就会做成煎米茶。
圈眼粑粑因中间有圆形孔可以穿过,便得了这个俗称,以米浆加入葱花和盐油炸而成。吃米粉的时候,圈眼粑粑是标配,把香脆的粑粑浸入米粉的油汁里一咬,哎哟!
虽然很多米粉店门口都有炸圈眼粑粑的小摊位,但做得好吃的并不多。一个完美的圈眼粑粑须得看上去空心、蓬松,色泽金黄,咬下去才够酥脆。鑫刘记老字号的圈眼粑粑正是如此。
环顾四周,专为圈眼粑粑和煎米茶而来的大有人在。喝上一口热乎乎的煎米茶,把圈眼粑粑放进其中滚一滚,再就着酸菜,一个心满意足的早晨就此开始。
豆皮:说谁是蛋包饭呢?
说起豆皮,总会想起武汉,但其实它也是常德人的早餐之一。湖北与常德临近,早年间商贸交流的同时带来了这样食物。
豆皮流传到常德,根据本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要想吃到正宗的常德豆皮,还得去自1958年开始营业的中华豆皮店。这家店随着城市建设几经易址,前几年刚从高山小学旁边搬到高山街广场。
“来一份豆皮。”客人走进来话音一落,里头的掌勺阿姨就开始忙活了。
舀一勺用去皮绿豆和大米磨成的面糊,“哐”一声倒进大铁锅中,迅速调匀,再打两个鸡蛋,待到豆皮两面受热均匀,再往中间倒上事先蒸好的糯米饭,浇上肉末汁,撒点儿叉烧粒,将面皮四周合围,一份豆皮便出锅了。
看起来一气呵成,实则格外考验对火候的掌握和颠锅的技术。
有人觉得常德豆皮就像蛋包饭,豆皮本豆第一个表示不服。一筷子戳下去,煎得微脆的表皮与软绵入味的糯米在口中交织,你吃过这样的蛋包饭?再往糯米饭中拌点儿店里自制的辣椒和大头菜,那滋味真是没得说。
相比模样小巧的武汉豆皮,份量扎实的常德豆皮显得格外粗旷,胃口小的女生只能吃一半。
这家店的另一款老味道叫豆丝,看起来有点像常德米面,其实和豆皮一样,是用大米和大米磨的浆制成,比普通米面更有嚼劲,弹牙得很。
每个常德人的家里都少不了一样器皿——钵子。寒来暑往,人们离不开咕噜作响的钵子菜。
© sohu.com
常德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自北而来的寒潮由于没有高山阻隔,一路长驱直下,气温从冬天冷酷到春天。又因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季节湿热。炊食一体的钵子菜,恰好是驱寒去湿的不二之选。
▲ 现在很多店直接用锅子代替钵子了
老话说得好,“常德钵子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是地上跑的,无论是荤还是素,常德人都能一钵子炖了(福建人瑟瑟发抖)。
1谷鸭
在一长溜钵子菜名单中,排名第一的是谷鸭。谷鸭即农家散养土鸭,在水塘稻田里长大。
吃谷鸭的选择很多,城东谷鸭馆人气最旺。当然,还有一家常年排队,连本地人都舍不得分享的馆子——功夫菜馆。
找来下南门家润多后面的功夫菜馆,坐在门口的壮汉老板见我在拍照,边抖脚边喊:“干嘛呢?”
紧接着来了一句:“要把我拍帅一点啊。”
盖着大蒜叶和青椒的谷鸭钵看上去没什么杀伤力,其实鸭子事先与干辣椒、姜、八角等香料煸炒后小火煨过,辣味早已渗入其中。
谷鸭肉质紧实,颇有嚼头,干香突出。吃完一块,整个嘴巴开始微微发辣,却也过瘾得很,然而这还只是微辣。
功夫菜馆的谷鸭特别之处在于吃起来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我本想向壮汉老板打听一二,他摆摆手说道,“厨师做的,我也搞不清。”
2榨辣椒糊鱼
夏天辣椒成熟之际,各家各户开始忙着做榨辣椒。将新鲜红辣椒剁碎,加入用大米(也有的用玉米)磨成的碎粒搅拌,再放进泡菜坛子里发酵一个多月,榨辣椒吃起来香辣微酸。
榨辣椒简直百搭,炒鸡蛋、炒肥肠皆可,其中的榨辣椒糊鱼更是一道王牌菜。
有吃鲫鱼钵子时,把榨辣椒调成糊糊就着汤汁炖到粘稠的。也有像功夫菜馆这样,直接加入去刺的鱼片一起熬的。舀一勺浇在米饭上,无需旁的菜,就能消灭这一碗。
1肥肠
往常德最西北走,有一个因肥肠而闻名的地方——石门,肥肠煲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遍及湖南各地。
就在去年,常德盛极一时的龙岗巷肥肠一条街拆迁了,十几家肠子馆至此散落各处,令一众肥肠爱好者痛心不已。如今搬来电大对面的小林肠子馆就是其中人气颇旺的一家。
置身于一片肥肠香气中,等待的时间变得漫长而煎熬。不知跑了几次厨房催促,咽了多少回口水,一锅油汪汪的肥肠终于端来了面前。
肥肠与猪头肉的组合,是标志性的常德吃法。当你之油脂与我之肉香在干辣椒、花椒、桂皮、八角、豆瓣酱的共同作用下,彼此交融,待到入口的那一刻,将这种美妙感推向高潮。
肥肠好吃,一定要够肥厚。小林肠子馆的肥肠洗得很干净,几乎没有膻味,柔韧耐嚼。贴着锅底的肥肠煎得焦脆,又是另一番风味。
吃到肠子余下一小半的时候,下一碟酸菜进去继续煮,肥肠逐渐被酸香包裹,再就着这油汁泡饭来吃,妙哉。
三生三世也戒不掉的擂茶
常德擂茶起源于桃源,也叫三生汤。它可不是三生三世的意思,而是取自制作擂茶所用的三种原料:生叶(嫩茶叶)、生姜、生米。不过常德人喝擂茶,确有一千多年了。
在这里,擂茶既是一杯日常的饮料,也是能够作为主食的“八盘十六碗”。
将上述三种原料放进钵子里,用棍子舂捣,边搅边添些芝麻、花生、黄豆等。擂好之后加水煮沸,满室皆香。
入夜之后往和平街去,在黄婆擂茶落座,六块钱一位的擂茶无限续碗,“压桌”的花样也很多。
压桌就是喝擂茶时搭配的小菜,油炸的有斋菜、锅巴、红薯片,腌制的有酸萝卜、蕨菜、豆角,凉拌的有荷兰豆、香干、黄瓜,还有卤菜、蒿子粑粑等等,每一类都有十好几种。
“要趁热喝呀。”见我忙着拍照,从身边路过的服务员阿姨提醒道。
于是赶紧往擂茶里加了一勺糖(咸党也可以加盐),倒入米泡,搅一搅喝下去,茶叶和谷物混合的香气瞬间霸占口腔,还伴着生姜的微辣。
正吃着,现炸的斋菜上桌了。一碟炸斋菜里有四五样食物,除了常规的红薯、莲藕、南瓜,这家店还搭配了时令蔬菜,眼下是茼蒿叶子,如果夏天来还能吃到南瓜花。
炸得金黄的斋菜酥脆中透着咸香滋味,深得我心。
逢年过节,妈妈免不了要准备油炸斋菜。食材好说,面糊可要花一番时间准备,将泡好的糯米和粘米混合磨成米浆,放少许盐和芝麻,静置发酵而成。
夜深了,店里的客人愈发多起来,对岸桥南的李先生原味牛肉串也已经坐满了人。
来这儿撸串,老板自创的冰擂茶是一定要喝的。搅动飘着冰渣的擂茶,可以看到姜丝、花生末等原料。口感比热擂茶细腻太多了,入喉的时候没有颗粒感,超好喝。
配上没有过多调料腌制的细嫩牛肉串,绝配!
1酱板鸭
在常德,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过洞庭湖。除了前面说到的谷鸭钵,还有酱板鸭、鸭霸王……真是令鸭头大。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常德酱板鸭声名在外,本地有金丹、童胖子、杨矮子等几个牌子。不过要吃老字号酱板鸭,本地人还是会推荐金丹,并善意提醒,记得要微辣。
来到紫缘路上的金丹总店,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国营商店。
透明玻璃橱窗内,各式酱板食品整齐排列,屋里头挂满了油光发亮的酱板鸭。头戴白色帽子,身穿白褂子的阿姨们正忙着真空打包,见有人凑到窗口边儿来,便上前称重。
吃酱板鸭是会上瘾的,肉质不干不柴,嚼起来酱香十足,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复合辣味,且后劲很大。可即便“辣到打滚”,还是忍不住继续吃。
常德人绝对是湖南吃辣能力的前三甲,这样的酱板鸭,能吃中辣、特辣的大有人在。
来这一趟,大家通常会拎好几袋回家。六块钱一根的酱板豆皮便宜又好吃,还有酱板藕、酱板鸭爪、酱板鸭翅、酱板牛肉、酱板鱼等等。
为了保存方便,我还买了酱板鸭爪和鸭翅的袋装,结果和散装称重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毫无酱香和辣味,味道淡到犹如水煮。
2鸭霸王
鸭霸王,意味着一只鸭的全部,鸭脖、鸭头、鸭舌、鸭翅、鸭掌、鸭架、鸭肝、鸭胗、鸭肠……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一点儿也不浪费。
常德鸭霸王犹如湖南版的沙县小吃,无论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大家对这种味道再熟悉不过。而很多常德人熟悉的鸭霸王味道来自于高山街里,那家开了十几年的腾记九三鸭霸王。
用卤水卤制出来的鸭霸王肉质偏湿,吃起来有淡淡的中草yao香。鸭脖、鸭翅、鸭头辣得想对温柔,而被油汁彻底浸泡的鸭肠,辣劲则直冲脑门,待到缓过神来之后还想吃,实属虐恋。
还有田螺肉也是惊喜,个头大,肉质紧实,有辣椒、紫苏等复合香味,下酒一绝。
高山街有两家腾记,有人说老的那家才是真的,我问了两家店的收银阿姨,她们解释是同一个老板。目前腾记只有四家店,另外两家分别在金钻和紫桥。
3猪脚
常德人也爱吃猪脚,从早晨的米粉码子到夜宵时的下酒菜,猪脚无处不在。
下午三点多来到西园小区的德权猪脚老店,没想到竟吃了闭门羹,我不甘心地照着招牌上的电话拨过去,结果老板说四点之后才开门,“你现在要买吗?要的话我先给你开门。”
跟着老板进了店里,只见桌上摆着一大盆卤好的猪脚,泛着诱人的红亮光泽。
在卤水里加热之后的猪脚实在太香了,轻轻一咬便脱了骨,肉质软烂,辣度适中,再加上浇了用香醋调的汁,非常解腻。
4北堤麻辣肉
麻辣肉不是肉,而是豆腐皮。上学那会儿,回家路上总要绕去北堤巷那家小作坊买麻辣肉,要是赶上刚出锅,那麻辣肉真是又香又脆。
▲ 常德麻辣肉随处可见,也可到小作坊去买
如今北堤麻辣肉已经搬进工业园,有了大厂房,只留下一家小店在一中对面的巷子里做零售,时常有人专程而来,就为了离这种儿时的记忆更近一点。
麻辣肉酸中带辣,味道很特别。另一种黄色包装的北堤多味豆干也好吃,是丝状的,嚼起来酸酸辣辣又多汁,爽口开胃。
5北堤绿豆沙
买了麻辣肉,再往巷子深处走,就到了北堤巷。长大之后在外面喝过很多次绿豆沙,但总忍不住皱眉,内心无比怀念这里的北堤绿豆沙。
小时候,北堤麻辣肉是日常零食,如果还有余钱,再配一杯北堤绿豆沙就太完美了。
这家店不到十平米,只有一张桌子,只卖三样东西:绿豆沙、红枣茶、莲子羹。
绿豆沙一如从前的好喝,绿豆去了皮,被磨成细腻的砂状,用吸管一吸,顺势便滑进了喉咙里,冰镇之后格外清凉解暑。
在常德从早吃到晚,你会发现这其中大多是流传数载的风味,或许有些卖相并不美,无法瞬间诱惑外貌党。但你要相信,几千年以来,在吃这件事上,常德人从不会亏待自己的舌头。
如果你打算来常德吃上一遭,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常德旅行Tips,希望能帮到你的旅程。
① 常德有桃花源机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城市可直达。从长沙乘坐动车到常德(高铁还在施工中)车程两小时,不过每一趟都人满为患,最好提前一周订票,否则只能站着过去。
②一定要去市中心的老西门走走,这个占地一百多亩的老街区,获得过2018年英国国家景观奖。老西门以护城河为轴心,以平桥、亭桥、廊桥、拱桥、汀步等多种手法,结合常德窨子屋、古城墙、碉堡等文化遗存,很值得玩味,晚上还可以去老西门剧院看戏剧。还有诗墙、大小河街等景观也值得一去。
③ 距离常德市区30多公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真实存在的世外桃源。常德东北边的柳叶湖集城、湖、山、洲为一体,是度假的好去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曾在柳叶湖畔送客,赋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④常德打车很便宜,2公里6元。
⑤大部分餐厅支持微信、支付宝和银联支付,但金丹酱板鸭营业厅总店和北堤食品加工厂只收现金,记得备好零钱再去。
本文授权转载于:福桃九分饱福桃九分饱,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写过《麻酱就是北京人的命》《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等爆款美食文化文章,还亲测推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好喝的,关注福桃九分饱,一起用食物赞美生活。